返回

大秦帝国(精华版)(全5册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二、张仪说魏 反击孟子羞辱纵横家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用儒家执政,却也没有哪个国家想开罪于这个极擅口诛笔伐的难缠学派。时间一长,孟子明白了此中奥妙,打消了出仕念头,只将游历天下看作讲学传道的生涯。各国君臣也看出了奥妙,对孟子师生不再心怀芥蒂,乐得为自己博个礼贤下士的名望。如此一来,儒家竟与各国君臣奇妙地融洽了起来,举凡所过国家,都是一番祥和隆重的礼遇,国君不问政事,孟子只谈学问,酬酢罢了双方皆大欢喜而散。

    这次,孟子回归鲁国故里,路经大梁,本无意拜见魏惠王。孟子对这些徒有声势而不涉实际的应酬,也有些不耐。但是,在路上却听到一个消息:魏惠王要出大梁行猎三日。孟子突发心思:既然王要出猎,不妨前去拜望,既免去了应酬之苦,又还了魏惠王平素对孟子礼敬有加的情谊,岂不妙哉!当年,孔子不想与阳货交往,又脱不得礼仪,故意在阳货不在家时前去回拜,结果是两全其美。今日之拜见魏惠王,正与孔老夫子见阳货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    孰料人算不如天算,偏魏惠王因迁都大梁后首次出猎,改了王猎出发时辰,恰逢孟子前来拜会,便就势行事,大张旗鼓地开中门率群臣迎接孟子。这一番意外,如何不让正在为虚访谋划悠然自得的孟子大为惊讶。孟子学生们也压根没想到会有这场突如其来的隆重礼遇,一个个被礼宾官员们侍奉得方寸大乱。最后总算是纷纷聚合到偏殿,开始了接风酒宴。

    酬酢反复,礼让再三,孟子依然淡淡漠漠,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,没有往日高谈阔论的兴致。魏惠王历来是应酬高手,善开话题,见孟子落落寡欢,便关切地问起孟子在齐境况。孟子见问,不胜感慨,说已经辞了稷下学宫的馆爵,准备回鲁国兴办学宫了。魏惠王大为兴奋,立即劝孟子来魏国兴办学宫,职任学宫令,爵同上卿。

    孟子淡然一笑:“孟轲两鬓如霜,老骥不能千里,王恕罪也。”

    魏惠王哈哈大笑,连连劝慰孟子,并慨然许诺资助孟子在鲁国兴办学宫。这是一件实事,孟子倒是着实感谢了一番,气氛渐渐融洽热烈起来。猛然,魏惠王心中一动,离席起身,恭恭敬敬向孟子一躬:“孟夫子领袖天下士林,敢请为魏国举荐栋梁大材,魏�3�6不胜心感矣!”

    孟子大是意外,魏惠王也想起了求贤?

    战国以来,天下名士十之八九出于魏齐鲁三国。举凡天下才士,莫不以在魏国修学若干年为荣耀。事实上,魏国才是真正的名士渊薮。魏国若要着力搜求人才,完全可以悉数网罗天下名士于大梁。然则,天下事忒煞奇怪。魏国始终是名士栈,往来不断,无一驻足。孟子本人也是终身奔波求仕的沧桑人物,如何不知其中就里?有如此这般的国王,如此这般的丞相,谁要给魏国荐贤,必是自讨没趣。但无论如何,公然的求贤之心,孟子是不好扫兴的。思忖有顷,孟子肃然拱手:“魏王求贤,孟轲钦佩之至。然则,多年来埋首书卷,孟轲与天下名士交游甚少,尚无治国大才举荐,惭愧之至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日后但有贤才,荐于本王便是。”魏惠王极有气度。

    正在此时,老内侍匆匆进殿:“禀报我王,名士张仪求见。”

    魏惠王不耐地皱起了眉头巡视大殿:“张仪何许人?谁知道?”

    丞相公子卬等几位重臣齐声回道:“臣等不知。”

    末座先轹与左右对视会意,也齐声答道:“臣等不知。”

    “举朝不知,谈何名士?本王要就教孟夫子,不见。”

    “魏王且慢。”孟子摆摆手,脸上露出一丝莫测高深的笑意,“这个张仪,虽未扬名于天下,孟轲却略有所闻。他与苏秦同出一隐士门下,自诩纵横策士。魏王不妨一见,或能增长些许见识。”

    “孟夫子既有此说,见见无妨。”魏惠王挥挥手,“领他进来。”

    片刻之间,一个年轻士子悠然进殿,举座目光立即被吸引了过去。一领黑色大袖夹袍,长发松散披肩,高大身材隐隐透出一种伟岸气度;步履洒脱,神态从容,在贵胄满座的大殿中丝毫不显寒酸,反有一股逼人的清冽孤傲之气。士子从容走到王座前躬身作礼:“安邑士子张仪,参见魏王。”

    魏惠王大皱眉头问:“张仪,你乃魏人,为何身着秦人衣色?”

    这突兀奇特的一问,殿中无不惊讶。孟子不禁感到好笑,身为大国之王,妇人一般计较穿戴服色,真乃莫名其妙。此时,张仪不卑不亢道:“张仪生地,魏国蒲阳,与秦国河西之地风习相近,民多黑衣。此无损国体,亦不伤大雅。”丞相公子卬深知魏王心思所在,觉得自己出面更好,指着张仪高声道:“魏秦世仇也!目下正当大魏朝野振作,图谋复仇之战。魏国子民,当恶敌所好,尚大魏本色。一介士子,就敌国服色而弃我根本,大义何在!”

    张仪满怀激情而来,迎头就碰上这令人啼笑皆非的一问,心中顿时腻烦;及至听得这首座高冠大臣振振有词的滑稽斥责,不禁哈哈大笑:“足下高论,当真令人喷饭矣!以公之所言,秦人好食干肉,公只能喝菜汤;秦人好兵战,公只能斗鸡走马;秦人好娶妻生子,公只能做鳏夫

二、张仪说魏 反击孟子羞辱纵横家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